近年来,在湖北省法学会的精心指导下,宜昌市法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文件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宜昌市法学会由市委编办批复成立。现有会长1名,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1名,专职副会长、秘书长1名,兼职副会长12名,有13个县市区法学会,2个研究会(民法学、金融法学),1个学术委员会(30人),1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30人),1个市法学法律专家库(35人),1个市青年法学人才库(55人),8个会员之家。我们于2019年换届。尚未到期。
各县市区有5个已换届(夷陵、当阳、西陵、猇亭、兴山),其余拟今年内换届完毕。县级法学会机构健全有编有职数的有夷陵区、西陵区,有专职秘书长的有当阳市、秭归县、猇亭区、点军区、兴山县、五峰县、远安县、宜都市、伍家岗区,长阳、枝江是明确1名兼法学会工作。
县级法学会党组成立有4个:夷陵区、西陵区、猇亭区、兴山县。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政治建设
近年以来,市法学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市法学会积极参与了“市域社会治理暨全市政法机关政治轮训班”“全市政法干警纪律作风整顿和廉政教育报告活动”,并扎实开展了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观看了一系列等警示教育片,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筑牢了思想防线。认真开展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基层解难题”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走访群众、企业、服务对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确引导法学领域舆论,先后在学习强国、民主与法制时报、法治日报、新华网等各大新媒体平台刊发新闻信息300多条余篇,利用“长安宜昌”“法治宜昌”等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信息100余条,拍摄转发点赞量达30万余次。
(二)“双基强化 三治融合”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双基强化、三治融合”试点工作自2019年以来,市法学会与宜都一道,多次反复研究,服务试点工作。“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入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重点宣传推介名单,在第十三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上,宜都作主旨发言并提供参观现场,论文获一等奖,湖北省委明确提出全省推广“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经验。“宜都范式”在全市推广。试点工作作为第三届湖北改革奖项目予以推荐。《民主与法制》刊载“三治融合”视野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机理与理想图景——基于湖北宜都试点的讨论”。宜都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和诚信积分制先后被《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及中新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同年4月6日,《新闻联播》进行报道。《党建引领强双基,深度融合推三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湖北样板》获湖北省政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并荣获省委省政府2020-2021年度湖北研究发展奖。2022年底,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对宜都“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签批意见“建议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为更加紧密地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增强法学会的凝聚力,市法学会坚持在点工作,将宜都经验予以借鉴推广”。
(三)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法治惠民质效
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行“一村一警(辅)”“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治主任”制度,承担矛盾纠纷调解、法制宣传和为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专业工作。宜都市建立市乡村三级“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推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有法学会的声音,就有法学会的工作覆盖”,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还组建重大项目公益法律服务团,深入开展“千名律师进千企”“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法律咨询等服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890次,成功调解涉企矛盾纠纷588件涉及金额3900余万元。2018年10月至今,创办“宜昌法学法律专家义务咨询服务”窗口。每周三邀请法学法律专家“坐诊”,接待群众,化解矛盾,受理、处理120多件,受到群众称赞。
2022年12月,经会长会议研究,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确定立法、司法、法学研究、仲裁、律师、工会、人社等方面专家30人。各县市区均拟在月底前全部建立,并推荐了1名联系人。均确定了10--15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去年11月,夷陵区一位退伍军人因当兵期间,其住房被学校做操场征用拆除,补偿问题10多年未解决。学校拟补偿苦于找不到法律依据。夷陵区联调中心求助市法学会。市法学会指派3名法学专家前往了解,几天后终于找到了法律依据。教育部门及时给予了房屋土地补偿。这位长期上访人非常感动,给夷陵区、市法学会赠送了锦旗。
(四)扩大法学研究宣传渠道,增强公民法治素质
积极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会员单位开展法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部崛起法治论坛”、“法治湖北论坛”“三峡区域法治论坛”、“宜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法治论坛”组织报送论文。每届获奖论文数量均在市州前列。还先后承办了全省法学会干部系统培训班、海峡两岸法学青年论坛(宜昌)、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犯罪学、财税法学等有关学科的年会、研讨会,推动了我市法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
2013年4月以来,创新法治宣传“大篷车”,深入乡村开展三峡法治文化基层行。邀请市总工会、市慈善总会、市医学会、市图书馆等参与,组织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宣讲、咨询服务、赠送书籍、义诊百姓等,深受群众欢迎。三峡法治文化基层行荣获宜昌市法治文化十大优秀品牌。
湖北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启动以来,先后在宜昌市委中心组和县市区党委中心组、大型企事业单位,邀请省法学会专家教授开展法治宣讲活动32场,听众达万人(次)。今年拟邀请张文显来主讲,已纳入市委宣传部中心组学习宣讲方案。
2018年1月,建立三峡法治书院,创办“三峡法治讲堂”,已开展36期。由法学会选拔35名法学专家,确定系列法治热点课题,系统进行法律讲座和普法。现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社区等开展,受众达万余人次,社会反响较好。三峡法治书院荣获第三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各地还依托“八五”普法宣讲团,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普法,新增法治文化阵地。各地还创作法治微视频,擦亮了普法特色品牌。
(五)强化会员发展工作,提升法学会服务水平
加强专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法学会智库建设,注重在各项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中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写作专长、艺术特长等各方面人才吸引、团结到法学会中来。组织法学法律志愿者,深入基层,配合政法、法院、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参与调解、仲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和诉讼服务等活动,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会员、严标准、强素质上下功夫,以增量保质为目标,力争把更多有法律专长、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愿意致力于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吸纳进法学会。目前我市在中国法学会网上登记有3200人。
我们取得的一点成绩来源于省法学会的精心指导。来源于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总的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坚持依靠群众,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法学会事业。